English

三位雕刻家的比较

1998-02-19 来源:光明日报 麦约《夏之躯干》 青铜 1910 我有话说

第三次去看保罗·克利(PaulKlee)画展。他是近代西方画家真正打动我的。他理性地解析色彩,而色彩愈变得奇妙;他理性地解析形象,而形象愈变得神秘。他的理性好像就是最敏锐的感性。他冷静地分析现象世界,视觉世界、物的世界,而有诗的能、哲学的能放射出来。在他的画前,我们的视觉和哲思同时得到满足,真是一种奇异的炼金术。

看后,顺便在现代美术馆楼下雕刻部走了一圈。

不再喜欢德斯比奥(C.Despiau,1874—1946)。他只在肤面上做功夫,不给人以深度的幻觉。那些女像经营得很细致,妩媚是有的,但只是浅浅的波动,暂短的甘味,不耐咀嚼。

布尔代勒(Bourdelle,1861—1929)相反,追求内在架构,表层即底层,面即立体,他的雕刻如铜筋铁骨,不仅是一种阳刚的美,并且有原始游牧民族的野性。有时不免显得过于粗暴。文学家法朗士(A.France)、画家安格尔(Ingres)的胸像都如拳师斗士。他做了许多贝多芬像,额头上,肌肉扭结而缺少智慧,从那里似乎流不出绮丽的田园交响曲。

麦约(A.Maillol,1861—1944)似乎能兼具两家的优点。他所描写的女性的优美带有内在的强力。但是我不喜欢那里的笨重。三人之中,麦约有较多的现代风。现代风是怎么来的呢?也许是因为女人的躯体已趋近机器的圆柱形。不过,把人体向机器方向变形,那么我更喜欢英国摩尔更为变形、更为几何化的人体。当然摩尔生于1898年,比他们迟二三十年,已属于这个世纪的人物了。

18世纪末,19世纪初,法国出现了狂飙气质的布尔代勒,同时也出现了描写女性的典丽的德斯比奥,描写女性的丰实浑厚的麦约,这正说明法国人的一时创造力的充沛吧。

1880年前后出生的雕刻家都或多或少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了,他们是毕加索的一代。毕加索生于1881年。

他们的雕刻都求摆脱写实手法,追求纯粹造形的效果。雕塑上的立体主义颇相当于绘画上的印象主义,印象派的色彩表现是“绘画性”的突出发挥,立体派的体积表现是“雕塑性”的突出发挥。在雕刻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,但是目前我觉得他们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只有装饰作用,在积木游戏式的摆布中讨生活,缺乏深刻丰富的内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